安徽医科大学在主题教育中加快建设国内一流高水平医科大学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安徽医科大学坚持把主题教育同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度融合,同破解高质量发展难点痛点堵点深度融合,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加快形成国内一流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新优势。

贯穿“一条主线”,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学校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实现主题教育与中心工作融合共进。以带头学、集中学、广泛学、融合学等形式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实现理论学习全覆盖。突出“问题导向”,围绕破解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难题难点,以“师生呼声”为第一信号,在校内,坚持“走出去、走下去、走进去”,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校领导牵头深入学院、附院听取师生声音,发现问题,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将学习成效转化为保障民生福祉,凝聚发展动力的生动实践。在校外,校领导带队赴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的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学习交流,将先进经验转化为深化综合改革,塑造发展优势的创新动力。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及附属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形成调研报告116篇,提出工作举措540条,切实做到以调查研究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抓牢“四个关键”,塑造四位一体协同发展体系。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施“大思政课”建设工程,“五大育人行动”、“医学+X”人才培养计划、“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新时代大国良医。在刚刚结束的第九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学校斩获13项金奖,金奖总数位列省属高校第一。在近期发布的“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获评“A+”等级专业数连续2年位列安徽省省属高校首位。抓有组织的科技创新,以“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为抓手,深入推进“四个提升”计划,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健康大数据与群体医学研究所等创新基地。今年以来,新增4个省部级科技平台,3个省工程研究中心,最新自然指数居全国同类院校第8位。抓人才发展体系完善,深入实施“东南人才工程”,完善“一院一策”等人才引育制度,搭建面向全球招才引智的重要平台。今年以来引进高层次人才60人,遴选三类、四类人才31人,建设科研教育创新团队8个,8位学者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位列安徽省属高校首位。抓健康保障能力提升,大力推进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高质量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为患者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持续优化门诊服务,方便群众诊疗,用情用力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感受。

强化“三个保障”,营造学校事业发展良好环境。强化政策保障,开展“制度建设年”专项行动,修订以《安徽医科大学章程》为统领的管理制度,出台科研管理、财务服务等文件17个,完善人才引进与服务、人才评价、科技赋权改革、知识产权等制度机制71项,打破发展瓶颈,激活发展动力,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服务保障,开展“效能提升年”专项行动,持续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党建+信访”、“清单+闭环”工作机制,持续畅通“信访网电微”五位一体的信访渠道,上半年开展校领导接待日11次,及时办结率近100%。全面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完善运营各校区学生综合事务服务中心和“两站两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的工作质量。强化资源保障,制定学校预算绩效管理办法,提高资金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完善保基本、惠民生、强重点、促发展的资源保障体系,积极争取学科发展、人才引育、科研平台等专项建设经费,不断加强与高新企业等产学研合作,聚集创新资源。

建设“百年工程”,打造长三角医学教育创新高地。安徽医科大新医科中心(新校区),是我省教育“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之一。主题教育以来,学校进一步完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加快推进项目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目前一批次工程预计7月底全面封顶,二批次模式动物中心已经率先封顶,教学组团预计10月底全面封顶,全力加快打造医学科技创新发展新高地。与新校区建设同步,学校相继论证医工融合医疗装备创新研究平台、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等机构的建设方案,探索建立“学院+中心”政产学研用金产教融合一体化发展新模式,不断完善校地、校校、校企协同合作,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深度融合的新机制,着力推进系统创新、集成创新,不断激发学校的内生动力和办学活力。

“下一阶段,我们要继续扎实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做好主题教育‘后半篇文章’,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服务支撑教育强国、健康中国和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新贡献。”安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顾家山在研究部署学校2023年暑期重点工作会议上说。